论吴礼鑫的禅寓言

作者:吴振尘(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吴礼鑫至今已经出版了十多本寓言集,从第二本《启慧寓言集》开始,单列禅之智慧一卷,并出版《慧悟:禅故事》一书,包括327 篇寓言。作者在此书序言中说:“禅自诞生以来,就显现出别具一格的哲理之道,思想之花,智慧之光。”作者从寓言创作开始,就以哲理为重要取向,哲理的表达必然被禅佛所吸引。作者对禅寓言的坚持和拓展使其成为具有特色的当代寓言作家。

禅寓言的源头应该在《百喻经》。该书由近百篇寓言组成,通过寓言故事讲说佛理。鲁迅曾捐资助刻,流布此经。佛经论及僧众说法,无不借助譬喻,言浅旨深,影响到寓言文学,然而继承发扬者少。佛学作为传统文化之一,在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也能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一、表现佛学问题

禅寓言的写作,角色不仅仅有禅师、大师、佛祖等,更重要的是禅理佛学对现实中人所遭遇的烦恼疑惑等问题的表现和对治。佛学宗旨是通过修行去除烦恼,自利利他(自度度他)。

很多寓言选本都选了吴礼鑫的《上帝与穷人》,这篇寓言以穷人和上帝装扮的乞丐为角色,以穷人的逐客为主要写作对话,通过上帝的思考来揭示寓意,指出了善良、情义比财富、智慧更有价值。李莉芳肯定了作者创作的逆反思维:“作家并不想重复而老套地表达对贫困者的同情,而以逆反的思维方式去推测,如果我们自身处于悲苦境地,我们是否还能有善良仁爱之心?不幸的是文中的穷人没有。”上帝没有同情贫困者,因为贫困者没有善良仁爱之心。关于这一点,有佛学思想的支持。佛学认为人的贫富与布施有关,悭吝者贫穷。寓言中的穷人面对乞丐,没有施舍帮助,这也将继续导致他的贫穷。上帝装扮为乞丐,乞丐是上帝,这与众生是佛、生佛一体,有类似之处。这篇寓言虽然角色有上帝,是属于作者划分的神之启慧、灵慧或灵悟,其思想实质上正是作者倡导的禅寓言的代表。佛学也认为佛菩萨可以示现为众生希望见到的任何人。

从各种文化来看,神仙和佛等区别显著。两者进入寓言故事,显然需要创作者具有一定的思考基础。文艺总是以思想境界为主要的衡量标准之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文艺也是如此。境界一词来自佛学,在反映和借鉴佛学的禅寓言中,展现境界就成为衡量禅寓言思想的一个重要标尺。

《山羊与斑豹》《小蜜蜂与油菜花》《月亮和太阳》是作者的代表寓言。《山羊与斑豹》的寓意是“有些美丽的东西也是致命的陷阱”,指的是执着。《小蜜蜂与油菜花》的寓意是“只要你永远拥有美丽的种子,你就可以开出成功之花,拥有美丽的未来”。写出为世界为他人美丽的种子即佛学说的金刚种子、道种,有了好的种子,自然能开美丽的花。《月亮和太阳》的寓意是“成全别人,其实有时也就是成全自己”。成全别人是佛学最高的目标,术语叫作利他、普度众生。李莉芳赞扬了《月亮和太阳》:“作品的处理又很成功,太阳的光耀与月亮的美丽原来全在于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成全别人,也就成全了自己,这真是一种人生的至高境界。”挖掘出了其中的“自我牺牲的精神”,这种高贵的自我牺牲精神,既符合我们提倡的我为人人的奉献主旋律,也符合佛学六度万行的修行旨归。

吴礼鑫很多寓言都表现了佛学问题,因此都属于禅寓言的范畴。《财主与佛祖》写财主不舍得丢掉货物而葬身水底,《牛与草》写牛不听小白兔的警告继续吃草而被老虎吃掉,二则寓言都写出了贪执的危害。《易怒者与大禅师》写冲动易怒能带来恶果,伤害别人的心灵。《愚人与哲人》写愚人的愚蠢,不听智者言。《狮子与小鱼》写狮子霸道无理跳入波涛滚滚的河水而葬身河底,《狮子与鲨鱼》写跳入大海要和鲨鱼决战的狮子,《电线与电灯》写电灯嘲笑电线,这些是写傲慢的危害。《老虎与狐狸》写谎话的危害。很多寓言都由痛苦、烦恼等开始写。烦恼是佛法对治的对象,以修行智慧破除无明烦恼。带来烦恼的有三毒(贪嗔痴)或五毒(贪嗔痴慢嫉),通过修行去除毒害,恢复清净身心。

二、包容智慧性的表达

吴礼鑫禅寓言的一个优点是并没有图解佛学,而是以贴近现实的、较为宏观的,但又不离佛学的方式,虽然表现了佛学的问题,却并没有那么直接写出佛学结论,巧妙地进行禅寓言的创作。《愚人与禅师》这篇寓言从聪明的秘诀开始写,方法是去掉愚昧,努力学习知识,一生持之以恒地做。这里面,没有使用佛学词汇,如智慧、愚痴、无明、修行、读经念佛、精进等,但仍符合佛学意思。这是概括性和包容性的巧妙表达。

《心与人》写凡者向智者请教心的问题,智者讲了红心、善心、上进心与黑心、恶心、邪心的作用,寓意是“你具有一颗什么样的心,你就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唯心哲学认为物质是由心产生,佛学也说:“万法唯心造。”这个故事强调了心对行为的主导作用,以心的善恶区分好人和坏人。这既符合现实中人们的认识,也在总体上宏观地体现了佛学思想。《凡者与禅师》写人出生时哭着握着双手、死时无息张开双手的原因,分别是抓住美好、丧失美好。寓意是“其实,我们生时所得到拥有的一切,死时都会丧失殆尽,唯有伟大的精神才会永垂不朽!”这个寓言通过对比写出了现实中人的生死两个现象,肯定了伟大的精神的价值。佛学也经常以思考死亡来说明生命无常,以此强调人身难得,用难得的人身/生命来提高自己、利益他人。

烦恼障和所知障让人的心灵镜子惹上尘埃,禅宗的明心见性就是除去客尘遮。人之所以有烦恼是因为执着我的存在,无法认知环境等器情世界是因为不懂万法的本质,这两者即是我执和法执。去掉断尽我执和法执,就能了生死、脱轮回。断除我执法执,是佛学修行中的重要问题。吴礼鑫的禅寓言很多谈到了佛学的问题和范围,如“帮我解除烦恼”(《脸与心》),“请教解惑”(《做与想》),“如何才能保持心灵的安宁”(《动与静》)等。还有关于不得志、苦恼、苦闷、迷惘、生死、脱离苦海等思考,也有佛子重视的“如何才能得到成佛”(《智徒与高师》 《和尚与方丈》),“念经能够成佛吗”(《念经与成佛》),如何开悟等。还有关于“人活着是为什么”,“什么是智慧”,“怎样才能成功”等具有终极意义的问题。禅寓言对此反映、思考和表达,体现着作者对禅/佛较为中心问题的把握,寓意的设计也彰显了作者对此思考的智慧和理解。

三、关于佛性的两点讨论

这里说的佛性是指符合佛学禅理的知识体系逻辑。

一是关于佛祖。有几篇寓言让佛祖出场,佛祖是否能像上帝一样经常出现在寓言中,可能还需要思考。《佛祖与圣徒》写佛祖自云“我千年修炼”,似不准确。佛子能见到佛,“他们为何对你总是虔诚不已呢?”等问题的设计,虽有引出寓意的必要,但明显违背了佛教徒重要的信的品质。寓言当然不必如实,可以有虚构,正如写动物还是要注重其动物性一样,写佛、法师、禅师等,也应注重其佛性,即注重学佛者的本性特点。

二是关于禅师及弟子。《手足与心脑》写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禅师天生没有双手、没有双脚,凭借心脑生活。这个禅师属于诸根缺漏,不符出家要求。《佛祖与天神》写山神开导佛祖,教佛祖做事,不符佛学理论。《大师与恶人》写恶人骂佛祖,“怀宽大师突然一脚将恶人踢翻在地”,大义凛然地说:“但我绝不能宽容你对佛祖的不恭不敬,否则我就称不上是一个佛家弟子;我也不能容忍你对我人格的污辱,否则我就不配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更谈不上是什么宽容大师。”这里面不符合佛学的是,大师不会对恶人动手踢脚,也不会有所说的人格侮辱。万法皆空,呵佛骂祖,六度忍辱,才是禅师的本性。《觉慧大师与三个弟子》写大师询问弟子们什么最珍贵,结论是雨水阳光空气比黄金玛瑙玉石更珍贵,这也与佛教徒的目标宗旨差别很大,至少应谈到利他、成佛、佛法等方面。雨水等属于缘起法,心造空性,虽珍贵但并非佛教徒眼中的最珍贵。三个弟子都说珍宝,似乎有违佛徒修行本性。

吴礼鑫的禅寓言实践了有特色的寓言写作,在人生智慧、哲理表达等方面,有较为认真和成熟的思考。它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延续继承,也有在新时代背景中比较智慧的个性表达。同时,对于禅寓言的基础禅(即佛学)有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理解。以寓言的形式,生动地表达有益于人生的禅的智慧,其前景是无量光明的。

首发《名作欣赏》2022年第26期

[信息来源:中国寓言网    作者:吴振尘]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30日

暂无留言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