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植峰:王宏理寓言创作构思探微

                                               ——其寓言集《花言鹊语》阅读札记

王宏理将沉甸甸的寓言集《花言鹊语》寄给我,用了近半年时间细细品读,心中涌起无限感触。我感受最深的是,王宏理十分勤奋,他勤于观察,勤于构思,勤于写作,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有此结晶之作。

此书分四辑。有传统手法写的作品,有中外古代寓言及名著中的翻新之作,有系列寓言,还有诗体寓言。内容及形式多样化,这证明作者勇于探索,追求多样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在细读作品时,我偏重于作者如何构思进行探索,将一些心得体会记述于下。

_

我们随着作者的思路,首先踏入“传统寓言”之门吧。

开卷之作,篇名为《启明星》。启明星原本有些怠惰,夜里畏寒甚至想开溜,但在大星星的劝诫和众星的勉励下,他坚持岗位,不怕艰难,终于成为令人嘱目的启明星。这不仅是作者的心迹表白,更是对读者的鼓舞和鞭策。文字是简炼的,只有短短十来行,但启明星这一艺术形象,却深深地溶入了人们的脑海!

为什么会写下“启明星”?也许作者在晨曦中抬头见天际有颗明亮的星星在闪光,由此而触及心灵深处隐藏的信念:用自己的光亮迎接黎明,熬过寒夜坚持“启明”!

王宏理的寓言,大都短小精桿,经深思熟虑写成的文字,蕴含着引人深思的哲理。比如,他从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而联想到“人”。采用拟人手法,让山峰同飘过的白云对话,世界最高的山峰坦承:自己常被“伟大的登山者踩在脚下”。这对人的创造力和战斗精神,是一种由衷的赞颂。

远至无垠天空的星星,高至世界第一峰,宇宙万物,尤其是动、植物,以及人的各种行为,一些抽象的道理等等,均可成为素材,只待作者犀利目光敏锐观察到,迅疾攫取到,经过构思,用寓言这一特有的文学样式巧妙地表达出来,这样的作品往往流传久远。这些,自然同作者的生活阅历、思想高度、创作经验等密不可分。

王宏理有过农村、学校、政府及职场的丰富生活经历,他又是有心人,常常触景生情,将所见所闻所思写成寓言。一个寓意突然诞生,正是一种细腻的艺术思维过程,而寓言往往要求有荒诞不经的故事,但绝不是谁也无法理解的胡言乱语,并且这个故事能阐明生活的真谛。试想,狐狸给老虎带路的《狐假虎威》;画龙的叶公见真龙落荒而逃的《叶公好龙》;上船时因掉下剑而在船舷刻下记号,船行驶几百里后再从刻划处下水捞剑的《刻舟求剑》;有人自夸其矛无坚不摧,又吹嘘其盾无锐不挡,当人们请问如用他矛刺他的盾时,他哑然失语。等等,等等。这些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作品,永远闪发出艺术的光辉。我们可推测,当初作者在构思时,一定反复斟酌,不断推敲,经历艰辛的脑力劳动,才能产生如此阐述生活真谛的不朽之作。

王宏理深明此理,在寓言构思时,不吝艰辛,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在脑子里反复琢磨,决定取舍。这里,不妨以《梯子的公告》为例予以探索。他是如何构思的呢?

也许,无意间瞅见一架梯子摆在那儿;或者,某人爬梯时几乎掉落。再有,是一社会现象触动了他。如,单位贴出官员公示名单,有一批官员升上去,也有一些官员刷下来……种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触动了作者的心灵,他由梯子而生化开去,将梯子拟人化,梯子发布“公告”,让“退休的梯子”对“新来的梯子”面授机宜。退休的梯子对新来的梯子,总结经验教训,以下三句话就是正文,却言简意赅, 让人振聋发聩:

“好不容易爬上去了;

下来,往往只需一失足!”

“爬得越高,摔得越狠!”

“能顺顺当当下来的,

多是廉者、智者!”

以上三句话,也可当作从政者的座右铭。

选取富有特征的某些事物,挖掘其寓意之所在,构思而成寓言,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这里不妨以当代著名寓言作家黄瑞云的《脚手架》为例(《黄瑞云寓言》(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全文只有短短六行字,写建筑工地竣工后,刚站稳脚根的墙壁,就嘲讽开始拆除的脚手架为“笨木头们”。而“笨木头们”的回答是:“不要忘记你是怎样取得这个位置的”,“我们将继续做我们的脚手架”。作者构思过程,有可能由忘恩负义者刁难施恩者而想到脚手架;也可能见到正在拆除的脚手架而联想到社会上这一触目惊心的现象。作者站在生活的高度,审视社会种种现状,娴熟运用寓言的表现手法,让故事与寓意巧妙结合,形成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中华民族民间谚语、俗话、歇后语等等,极为丰富。王宏理充分利用这些养分,经过精心思索,赋予新意,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比如“鲤鱼跳龙门”,民间传说告诉我们:鲤鱼跳入龙门化为龙,身价百倍。王宏理由此传说而写出《重修龙门》之作。鲤鱼一旦跳过龙门化成了龙,想到的头等大事是抬高龙门。不能不称道这则寓言构思的新颖,对嫉贤恶能者是有力的讥讽。

寓言要触动读者心弦引起共鸣,确实少不了有个好的构思。《风景跑不了》的写成,我猜想,一定是作者捕捉到了脑中的灵光一闪:不要浪费光阴!

如何表现这一主旨? 故事:门前有座美丽的高山,山下有人从小到老均没上山欣赏过。这个人便一直以“风景跑不了”而麻醉自我。结果“跑不了”的风景,偏偏在此人身边“跑掉”了!小时候因懒散怕苦不去爬;年轻身体健壮时,推到以后去爬。年老体衰白发苍苍时,却再也无力去爬。“风景”是“事业”的象征。人生一世,若不抓紧该奋斗的时光去“爬山”,风景则稍纵即逝,到老一事无成,悔之晚矣!讲大道理不易使人接受,简洁的寓言式的启迪,“风景跑不了”的警钟敲响,往往使人顿悟,从而奋发图强,投身到“爬山”之道,欣赏时代“风景”,从而改变人生轨迹。作者苦心构思而写出的作品,就此产生良好的社会教化作用。

寓言,是智慧之言;寓言,也是扩大了的比喻。我们在人的谩骂中,常听到“你这个蠢猪”的训斥。愚笨如猪者,想到自己献出不少,怎么还老挨骂?《猪的困惑》这则寓言,就写猪对此困惑不已,深感委屈。它向牛求教,经牛解惑,才恍然大悟,原来人们骂猪,其实是骂某些猪一般的人。猪明白这点之后,便笑着安然入睡了。猪可以安然酣睡,可那些像猪一般的人呢?能像猪那样无动于衷吗?这是一则构思奇巧的聪慧寓言。是从日常生活中取材,由平日听惯了的“你这个蠢猪”而得到启示,写下这则令人深省的寓言,也显示了作者的幽默和运笔的老辣。

这类别出心裁的构思,书中比比皆是。这里举几则写千里马的故事为例。在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学校、乡里,千里马式的人物,比比皆是。但《千里马的悲剧》告诉我们,如果伯乐推荐的千里马,让他耕地、拉磨、驮物,代替牛、驴、骡子,什么重担都压到他身上,一点也不加爱惜,最后只能将优秀的人才毁掉。《真正的千里马》写千里马谦逊谨慎,再多的奖牌也从不挂在脖子上,不将荣誉当重负,才能成为永远的千里马。而《马蹄铁》中的千里马,更是将四块最好的奖牌,请匠人打成马蹄铁,并恰到好处的点明:“只有把过去成绩踏于脚下,才能奔向更辉煌的未来。”构思中选取最有寓意的某些特征而发挥,让读者回味无穷。

按传统手法写的寓言,在书中占比重最大。很多篇幅,对社会问题都予以关注。秉着一颗艺术良心,审视现实而作出鲜明的判断。作品《假龙真龙》颇具代表性。在蕴酿构思过程中,选取“假”与“真”两个对立概念,让真的龙与假的龙(实为蟒蛇精),形成强烈的对照。作品开头便说“一条蟒蛇成了精,它变成一条金龙在人间作恶”。“假”龙在人间无恶不作时,真龙出现了。由于假龙以假乱真,人们反而误将真龙当恶龙予以反抗。最后,真龙狠狠收拾了假龙,使它露出大蟒蛇原形。“真”与“假”是水火不相容的。作者以幻想的角色,象征式的形象,用寓言故事表达了鲜明的爱憎之情,证明真理定能战胜荒谬,“真”压倒了“假”!这般构思确有高明之处,值得称道。

王宏理赞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虎 • 金钱豹• 羊》篇中,作者选取羊同虎、豹对比:虎炫耀自己的权势,豹吹嘘自身的财富,而羊则豪迈地说出它们都没有的东西:“一颗善良的心”。

若用挑剔的眼光,则也发现有些作品构思一般。如《母鸡丢蛋》《老牛的教导》,构思不够精准,提炼不够,显得单薄些。这里,以《母鸡的翅膀》为例,对构思及表达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风雨来了,母鸡遮挡;老鹰盘旋上空,母鸡将小鸡藏于翅膀下。小鸡们赞美母鸡妈妈翅膀的伟大,而啄木鸟则批评说:“如果没有那‘伟大’的翅膀的呵护,或许长大后,你们也能在蓝天里试翼奋飞呢!”这里,显然是对母鸡提出了责备。母鸡呵护小鸡,并无溺爱。啄木鸟的话,有些苛求。如因母鸡过于宠爱,不妨写母鸡孵出鸭子后(鸭蛋由母鸡孵出成小鸭),怕淹坏小鸭不让小鸭子下水游泳,似乎更合情理些。(此则寓言的构思中,又是另一条思路了)。但就母鸡与小鸡这条路子而写成的《母鸡的翅膀》,其构思似欠精准。

《上帝的夸奖》,是一篇好寓言。对漆匠的精益求精大加赞赏。题目不如改为《上帝夸漆匠》,似更具体贴切些。

生活素材是丰富的,有些作品略显提炼不够,如《母鸡丢蛋》《安逸的猪》,似有些单薄,构思一般化。

古今中外,寓言极为丰富,无数寓言故事,浓缩为成语、口头语,活在当今,也将流传下去。我们的广大寓言作者,更是乐于从古代和外国寓言中汲取养分,不少寓言作者还从中得到启发,经过创造性思维,或延伸,或逆反,写出服务于当前的优秀作品。

《花言鹊语》的第二辑,标题为“寓言新编”,明确表白作者是在“新”字上动脑筋,做文章。

《〈狼来了〉续写》将伊索寓言的《狼来了》作了寓意深长的发挥。故事写猎人因儿子被狼吃,提枪入山找狼报仇。入山找不到狼,回村后怕被人笑话,大言不惭地宣称,山中的狼已被自己灭掉。不久,接替哥哥去放羊的弟弟,遇上了恶狼,哭喊求救。结果村民又以为孩子在撒谎,于是弟弟又被狼叼走。村民追问其父,“你不是说山里的狼都让你打死了吗?”

作者让一位老人总结出恶果:上次你大儿子说谎丢了命,这次你说谎让小儿子又命丧黄泉。“归根结底还是好说谎的毛病害了你们呀!”这则寓言对说谎者的家庭影响作了深刻的揭示。大儿子将“狼来了”作为玩笑一再戏弄乡亲,真的狼来了大家以为他还在说谎。应该说,大儿子再三喊“狼来了”,这种骗人伎俩,不正是其父熏陶的结果吗?作者在构思中对此劣根进行挖掘,这确是此篇独到之处。

寓言作家生活在现实中,他首先是一位真实而真诚的人,他的是非观是清晰的,对撒谎骗人等下三滥的手段,自然而然深恶痛切。当然,社会现实是复杂的,新编的寓言中,对周围的人也不能不加以区别。《农夫与蛇》续写,其新意在于:“要明辨是非,分清好坏……不能让无辜者受株连!”寓言有科学寓言的韵味。写农夫下田时,见一条正吞食田鼠的蛇,举起锄头要打,为被蛇咬死的老祖宗报仇。蛇一再申明,自己没有三角形的头非毒蛇;又为农夫捕捉田鼠除害保庄稼。经仔细观察,原来蛇与蛇有迥然不同之处。我们不要怜恤像毒蛇一样的恶人,但抱着“见蛇不打三分罪”的古训而鲁莽行事,就会误伤好人。

古代寓言是富饶的矿藏,当今的作者,经反复提炼,往往能写出寓意新颖的作品,这也称之为与时俱进吧。王宏理有一则题名《愚公之罪》寓言,便引人深思。传说中太行王屋二山,在愚公挖山不止之后,此二山果真移到它处去了。愚公不听智叟劝告,尽管他的目的达到,原有山地已成一马平川,但后果如何?一些乡亲们从外地返回,说被移往外地的太行王屋二山,如今已成“五A级风景区”,“天天游人如织”,富得流油。如果以前山不移走,靠山吃山,愚公后代就不会代代受穷了!这也使我们想到举世闻名的景区九寨沟。往昔的穷山恶水,经开发成了人人喜爱的游览区。苦干加巧干,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王宏理能将古代寓言反其意予以发挥,赞颂了人民创造性的劳动,在构思创作中,确实做到了别开生面,引人入胜。

王宏理还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中取材,写下了《武夫打虎》《司马昭教子》《真假八戒》等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真假八戒》中,悟空最后向师父指明:“看见美味和美女就无法自控的一定是八戒。”真是一针见血,对社会中那些贪官污吏不也是极有力的讽刺吗?

第三辑为“系列寓言”。

寓言的构思,我认为最为精彩的莫过于攫取最为典型的细节——不妨称之为“寓言细节”吧。鲁迅先生名著《阿Q正传》,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精神胜利法的艺术典型人物——阿Q。阿Q的口头禅,便是“儿子打老子”,虽挨了揍,却“胜利”了,其精神麻木及愚味可笑程度已达极致。我们称《阿Q正传》为寓言体小说,这是恰如其份的褒扬。阿Q是时代的产物,是民族的悲哀,我们应与寓言式的典型人物阿Q作精神上彻底的决裂,不能让阿Q阴魂不散,在我们神州大地漫游!

王宏理大概深有所感,在《鲁逊糗事》系列寓言中,便勾勒了一位阿Q式的人物形象。

一位没念过几天书的叫“鲁逊”的人,他仰慕祖先有“鲁达”、“鲁迅”,便正式改名为“鲁逊”。

改了名的鲁逊,发誓要成为“文坛第二个鲁迅”。第二日,当朋友喊他去喝酒,他大醉而归。第三日,朋友“三缺一”拉他去打牌,又赌了个通宵。这位追慕鲁迅的后代,终于一个字也没写成,却不知把鲁迅像扔到哪儿去了。这就是“鲁迅第二”的漫画式人物。

第三小题为“无根之柳”。因鲁逊对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柳的壮举无比钦佩,自己想成网红,便在美发店刮了个光头,扮成鲁达和尚模样,再约来狐朋狗友捧场,到河边作倒拔柳树的壮举。谁知经过检查,树根已在前一睌被砍掉,原来是事先作了假。把戏露了底,当网红自然成为泡影!正如作品最后点明:“弄虚作假,只能落个笑话。”

此系列寓言 最后一则为“最好的屠户”。鲁逊在实现中再三碰壁,“文不成,武不就”,出了不少洋相。但他终于迷途知返,浪子回头。在老一代的指点下,老老实实捡起了杀猪的祖传手艺。他埋头于杀猪,肉铺也因为“刀口准”和“秤头准”而受到大家好评。他终于转变了,踏踏实实干自己喜欢干而又力所能及的事,不再做些不切实际的“美梦”了。

这类系列寓言,很贴近现实生活,对芸芸众生给予了热情关注。当某些人不切实际地沦落社会时,作者给予善意的批评甚至讽刺;一旦他们幡然醒悟,迷途知返,克服自身毛病时,便积极予以肯定。作者的一片苦心,在构思及写作过程中,真诚流露出来,自然而然地能引起读者心理上的共鸣。

最后一辑是寓言诗。

我很欣赏王宏理的寓言诗。比如,《鱼虾篇》中有两组。

面对侵袭,不是向前出击;

弹起身子,竟是朝后逃避。

金鱼

胸无江湖志向,

满足平静水缸。

虾子的倒退飞弹,这是物性。作者抓住这一特征,偏偏置之于与敌搏斗的关键时刻,逃!这对虾子卑污的心灵和可耻的行径,是多么有力的鞭挞。王宏理紧紧抓住虾子后闪逃避,用诗的语言描绘之,使人一齐鄙视这双钳高扬装腔作势的角色!

金鱼是供人观赏的鱼。试问,精美的鱼缸,丰盛的水草,还有佳肴美馔,在这样水缸里生长的金鱼,哪里还有半点儿入江湖的心愿?

《禽鸟篇》中刻画的鹦鹉,也是活灵活现:

“银闪闪的栖身之所,

金灿灿的口中之食,

这些都是人的恩赐。

所以,人让说的话,

从来都是照本宣科,

不会更改一个字词。”

鹦鹉为何学舌?此类鸟式的人物为何永远照本宣科?只有一句话:为主人豢养,永远只能成为主人的玩物而已!这种揭示是一针见血的。社会上,这类主、鹦关系,我们见得还少吗?

抓住其本质特征,鞭辟入里地予以描绘,这是寓言诗作者竭力追寻的。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公木先生的寓言诗。

公木的寓言诗题为《爬也是黑豆》。能爬的“黑豆”,多么典型的寓言细节!

寓言诗只有三小节。爸爸老眼昏花,说谷场边黑咕隆咚的一片是“黑豆豆”。儿子眼尖忙辩曰:“是黑虫虫。”父亲一口咬定是“黑豆”。儿子忽然高兴地大吼道:“爬哩,爬哩!爸爸,你瞅,你瞅!”爸爸不耐烦地勃然大怒:“瞅什么?爬,爬,爬也是黑豆!”(公木《崩溃》新文艺出版社 1957年版)

这是一幅饶有风趣的农村小景,蕴含的寓意又何等深沉。“父亲”的话就是真理,哪怕儿子呼喊出是爬动的黑虫虫,他竟大怒地坚持“爬也是黑豆”!

“虫”与“豆”虽只一字之差,却谬之千里!以父亲的权威,坚持自己的观点:爬也是黑豆!

通俗简洁的文字,把一个坚持错误观念的“老子”形象刻划得入木三分!这一寓言构思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实为不可多得。

最后,我们不妨欣赏一首题为《审判寓言家》的诗。可以说,这首寓言诗是作者内心的表白,是赤子情怀的坦露。因为寓言家用生花妙笔,戳穿狐狸狡猾的本性,被狐狸告上了动物法庭。狼法官自然帮狐狸说话,要求将狐狸写得“忠厚善良”,将自己写得“公正廉明”,这可减免寓言家的酷刑。

最后一段写道: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寓言家义正词严挺直腰胸,

“你们可将我撕成碎片,

休想让我为你们洗面美容。

因为真理的笔杆,

怎能受邪恶操纵!”

寓言是公正而严厉的。寓言的存在,与狼狐之流势不两立。寓言家的硬骨头精神难能可贵,作者通过寓言家之口,坦露了赤子情怀,我不能不为这样的寓言家而点赞!

(作者简介:林植峰 1936年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195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曾任广西日报记者、衡阳师范学院学报主编、中文系教授等职。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湖南省寓言童话文学研究会原副会长。出版有《笼中狮》《麻雀生鹅蛋》《<聊斋﹥艺朮的魅力》等寓言、童话、学朮著作十余种。)

[信息来源:中国寓言网    作者:林植峰]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07日

暂无留言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