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猴王失宝》中蕴含的认知障碍与超越之道丁宝玉

作家桂剑雄先生的《猴王失宝》这则寓言以其简洁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引发了我们对诸多方面的思考。

从寓意层面来看,它首先警示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猴王因为之前“猴子捞月”的失败经历,便盲目地禁止猴子们对井里再次出现的发光物体进行探索,哪怕情况已经有所不同。这反映出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一次的挫折或失败而变得过于谨慎,甚至放弃了可能的机会。就像有些人在创业失败后,便不敢再尝试新的项目;学生在一次考试失利后,可能就对某个学科产生畏惧心理。这种因过往的负面经验而自我限制的行为,往往会使我们错过许多成长和收获的契机。

进一步深入,这则寓言也揭示了认知局限的问题。猴王仅仅根据过去的经验,就简单地认定井里发光的东西一定是影子,而没有进一步去思考和探究其真实本质。这体现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容易陷入思维定式,习惯于用已有的认知去判断新的事物,而不愿意花费精力去深入了解和分析。

从社会现实角度来看,寓言中的现象具有普遍性。在团队中,领导者的决策往往会影响整个团队的行动方向。猴王作为领导者,它的“不许捞”决定使得众猴放弃了探索的机会。这类似于现实社会中一些组织或机构的领导,因为过于保守或担心风险,而限制了下属的创新和探索精神。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团队缺乏活力和竞争力,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

同时,这则寓言也反映了人性中的一些弱点。比如面子问题,猴王担心再次丢脸而选择放弃探索,这表明人们常常会因为顾及他人的看法和自己的声誉,而做出不理性的决策。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为了维护所谓的“面子”,而放弃追求真理或尝试新的事物,害怕失败会被他人嘲笑。然而,真正的成长和进步往往需要我们克服这种心理,勇于面对未知和可能的失败。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启示,即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不是一味地逃避。猴王如果能够在“猴子捞月”事件后,引导猴子们分析原因,总结经验,那么当再次面对类似情况时,就可能做出更加正确的判断。在社会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应该把失败看作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通过反思和改进,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应对能力,从而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避免像猴王一样因为认知局限和错误决策而错失宝贵的“宝物”。

附:寓言原文

猴王失宝

文/桂剑雄

“猴子捞月”的故事发生后,猴王及其手下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

半个月后,猴王听说那口井里又有一个圆圆的东西在闪闪发光,就对猴子们说:“这次谁也不许下井捞月亮!”

一只猴子看看天上,再看看井里,对猴王说:“大王,现在天上只有太阳,没有月亮,它应该不是月亮的影子!”

“那也不许捞!”猴王说,“因为事实证明,无论是月亮还是太阳,都会在井里留下影子。我们已经丢过一次脸了,不能再让别人看笑话啦!”

众猴听了,个个点头称是。

过了两天,猴王听说井里那个闪闪发光的东西是一件价值不菲的银盘,已经被别人捞走了!为此,猴王懊悔了好久。

◎阅读启示:认识事物有一个过程,不能因为经历过失败就裹足不前。

(龙凤山摘自《优秀童话世界》2023年第9期卷首,刊发于《意林·少年版》2024年1月上)

[信息来源:中国寓言网    作者:丁宝玉]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1日

暂无留言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