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光礼
傍晚时分,一只猫头在树上用嘴巴梳理着自己的羽毛,做捕鼠前的准备工作。
一只花猫爬到树上,与猫头鹰攀谈起来。花猫问:“你和我都捕捉老鼠,而且你比我捕捉的老鼠多,按理说你是个大功臣,可我不明白,为什么你却常常会遭遇一些人的白眼呢?”
猫头鹰想了想,回答说:“我属于夜行飞禽,眼睛只有视杆细胞而没有视锥细胞,白天看不清东西,到了晚上反而能把地面上的东西看得清清楚楚。你也知道,田鼠大都是晚上溜出洞来偷粮食。所以,天黑以后是消灭它们的最佳时机。这时夜深人静,人们都已入睡,可能对我产生一些误解。”
花猫又问:“还有,人们把你视为不祥之鸟,不仅说你是‘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还说你的叫声不吉利,谁听到谁就会遭殃,你如何看待呢?”
猫头鹰解释说:“我的叫声是天生的,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虽然难听但并非不吉利,更不会谁听到谁就遭殃。有这种想法的人,至少说明他太无知。”
听了猫头鹰的解释,花猫接着问:“人们对你有这么多的偏见,可你仍然在尽职尽责地捕捉田鼠,请问,你是否感到苦恼过、后悔过?”
“为啥要苦恼、后悔呢?”猫头鹰坦然地回答,“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如果被流言蜚语所左右,整天在苦恼和后悔中度日,那要耽误我捉多少只田鼠哇!”说完,猫头鹰看了看渐渐暗下来的天色,点头向花猫道别,然后伸展双翅,朝着远方的田野飞去。
刊于《第二课堂小学低年级版》2025年6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