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寓言中与大自然对话

人类与大自然的斗争一直是相当残酷的--开始是大自然残酷,现在是人类残酷。

--马长山(《思路花语》)

这是多么不对称啊--人类对大自然施暴时蔑视所有的规律,大自然对人类报复时却遵循所有的规律。

--马长山(《思路花语》)

苍天正以越来越难看的脸色注视着人类。

--马长山(《愚人妙语》)

人类生存于大自然之中。自然,这个伟大之物,对我们人类有着抚育之恩。山川草木、花鸟鱼虫、河流溪谷、走兽飞禽,形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周遭世界。

但是,长期以来,人类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模式是以日益膨胀的欲望为前导,把自然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甚至作为与之残酷斗争的对象,以征服大自然为乐事。

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批又一批的生物物种为人类所毁灭;地球上不可再生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究竟是我们人类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是我们的发展模式不对,还是道德理念不好,或是制度设计、技术应用方面有严重纰漏,使我们人类与大自然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

对这样深沉而严肃的问题,当代哲学家、社会学家、科学家、政要、宗教界人士、环保人士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艺术家自然也不例外,不少文艺家以诗歌、小说、散文、美术作品、戏曲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虑和人类发展模式的反思。西方著名的罗马俱乐部认为,当代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有其深层和本质的原因,即与人类自身的缺陷分不开--人的贪婪本性和人是自然界的"主宰"这种文化价值观,使人迷醉于科技的威力,一味对自然索取和征服。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更是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彻底颠覆。我们东方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希望通过限制人的欲望,实现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样的主张在当代经过一些学者弘扬之后,显得更为世人瞩目。

我赞成罗马俱乐部的观点,主张从人类的心灵深处挖掘产生问题的根源。人类当然应该过越来越好的生活,但是这种美好应该存在于大自然的怀抱里,而不是在大自然之外,尤其不能存在于大自然的对立面。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应该爱护她,尊重她,让她健康地长寿。而"人类中心主义"却把大自然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对山川草木、走兽飞禽随意处置,想杀就杀,想伐就伐。甚至为了人类一些完全是奢侈的所谓"需要",不惜大量残害动物的生命。一切以人的利益加以衡量,以人的标准加以评判,以人的尺度进行取舍。使我们这个星球变得越来越不利于生存。

由于我本人长期关注这个问题,便试图使用文学作品的形式发出自己的声音。寓言,作为文学的体裁之一,由于拟人化手法是它的重要艺术手段,因而在作品中实现人类与自然和动植物的对话显得比其他文学样式更为亲切与自然。以寓言的形式反思人类发展模式也容易给读者深刻印象。因此,我在近20年的文学创作中,一直把通过寓言反思与探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发展模式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我发表的作品集子里,专门谈这类问题的寓言大约50篇以上,格言警句就更多了。

我的相关作品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第一类:直接对人类"欲望无尽、进取不息"的发展模式提出质疑。例如,在《人与猩猩》中,我让人与一只猩猩做了长篇对话,假设人与猩猩在远古时期的生存状况是不相上下的,由于人类具有永无止境的进取欲望从而在整个动物界脱颖而出。作品中的人居高临下地鄙夷猩猩,认为它们没有追求,没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猩猩却说出了一番让读者深思的话:原来它们的祖先曾经为是否学习人类爆发过激烈的争论,最终的结论是不能向人类学习。因为仅仅人类这种拥有无穷欲望的物种就已经把地球搞的乌烟瘴气,要是再多几个类似人类这样的物种,地球恐怕真的要灭亡了。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不能没有一定的进取欲望。但是,这种欲望应该有一定的限度,应该让大自然能够承受。而目前我们人类恰恰是欲望没有止境。20世纪的发展史告诉我们,计划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是非常糟糕的,它远没有市场经济有效率。计划经济的失败是必然的,合乎历史逻辑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市场经济没有缺陷。由于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人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心和欲望的满足之上的经济,因此,经济上成功的企业总是那些不断推出新花样,激起人们更多消费欲望的企业。而这就天然隐含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危机。

第二类:揭示人类征服自然与动物的活动打乱了自然和动植物原有的和谐发展轨迹与生存规律。当然,大自然原有的所谓和谐发展轨迹,并不是说没有血腥,而是说这些血腥是自然与动物成长中的一部分,是维系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人类加给自然和动植物的干扰,则是另外一种性质的血腥,是一种破坏生态平衡的血腥,从而给自然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悲剧。在寓言《悲欢离合》中,老狐狸要给儿子娶妻子,在结婚前夜,儿子不幸被人类捉走了。几个月后,当小狐狸逃回山里,它的未婚妻子已经成了它的继母了。《大象与猫头鹰》,借用大象之口,悲愤地提出用"死谏"规劝人类重视环境保护。《服从规律》中,饲养员将公狮与母虎关在一起,让其产下下一代,引起母虎反感。公狮则"开导"母虎既然走入了人类社会,最好还是服从人类社会的"规律"。

第三类:谴责人类的过度和奢侈消费,带给动物不必要的伤害与恐惧。人类的消费水平具有历史的性质,什么是过度消费,什么是奢侈消费,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应该有着不同的内容。我眼里的过度消费,就是在资源上超越了自然界提供的可能性,在生物性质上对维持人类再生产可有可无的消费。在《妇人与狗》里,我讲述了一个女士抹了一种新口红以后的舒畅心情。而她的小狗却哭泣了。因为当小狗提醒她口红涂多了不好时,女士告诉它,这些产品是非常安全的,因为它们在大量投产之前,厂商曾经不断地喂给小动物吃,直到证明安全为止。

第四类:谴责人类对待动物态度的虚伪。在当代社会,人类养育宠物蔚然成风。我们对小动物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体现了我们这些高级动物的爱心。但是,这些"关怀"究竟有多少是真正为小动物着想,而不只是为了人类自己的利益,是很值得研究的。在《谢绝宫刑》里,主人欲阉割公猫,告诉它做了这种手术以后生活质量会更高,并举出中国历史上被施以宫刑的司马迁为例子,说明做了这种手术以后可以取得杰出的成就。公猫告诉它的主人,它只想与隔壁的母猫幽会,宁愿把成为伟大历史学家的机会让给它的主人。

第五类:对某些人类一直引为自豪的意识进行了嘲讽。如我写了一只狮子与人的系列对话。狮子嘲笑了人类的幽默感,指出所谓幽默感无非是人类因目标设定太高而又经常无力实现而不得不寻求自我安慰的一种情感。对于人类将事业与享乐区别开来从而经常顾此失彼,狮子强调了动物对二者处理的一致与和谐统一。当然,我在这些作品里使用的是"声东击西"之术,即并不是真正和人类的幽默感与事业心过不去,而是试图从侧面对人类的过高欲望进行批评。

在通过文学作品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一方面,我们东方学者和作家要明确地看到西方文明的弊端,指出技术至上、人类中心的危害;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人类以往发展模式的批评与反思,对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动物福利的保护等方面做得更好的是西方人。东方人应该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中节制过度欲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养分,同时学习西方好的东西,一起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好,让未来的人类生活更美好。为此,我将使用寓言这一形式,继续我的思考,并影响更多的人一道思考。

韩国”东亚国际寓言研究会”发言材料

原载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刊第2期

[信息来源:中国寓言网    作者:马长山]
发布时间:2005年06月04日

暂无留言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