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隆中思絮

公元2014年11月4日,银狐狸和小喜鹊陪同我畅游古隆中。他们的认真思索、玩笑打闹和胡说八道,给我的旅游带来不少乐趣。我把他们的趣事简略记述如下,供同游的好友一笑。

—— 题记

1. “古隆中”石牌坊

小喜鹊飞上古隆中的石牌坊,仔细欣赏这清代的建筑,不停地赞美书法的苍劲、楹联的文采和浮雕的完美。

他十分认真地说:“如果,在我的身后,给我竖立个石头纪念碑该多好啊!”

银狐狸抬起头看看他,一反常态,没有劈头盖脸地嘲讽和挖苦,却长长叹了一口气,说:“是啊,是啊,人人心里都有这种愿望,我也一样。不过,仅仅有愿望不成,还得有行动。”

小喜鹊说:“我也明白,这种石碑不如口碑。”

“这算你说到点子上啦!”银狐狸讲,“看看那些老黄牛,那些种地的农民、做工的工人、站岗放哨的士兵和刻苦专研的科学家,他们可不像我们,还想到什么石碑、口碑!……奇怪的是,整个世界的心里,却给他们竖立了丰碑!”

2. 小虹桥

“这小桥如虹跨溪,叫‘小虹桥’符合实际。”小喜鹊说。

“据说,当年刘备二顾茅庐,就是在这座小桥上巧遇了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他还错误地把他当成了诸葛亮。”银狐狸笑着说。

“这就是缺少沟通的必然结果啊。”小喜鹊摇晃着脑袋说。

“还是有翅膀的鸟儿聪明!”银狐狸开始挖苦小喜鹊,“能明白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

“哼,你不用挖苦我!难道,我说的不对?”小喜鹊叉着腰讲,“如今的世界,更需要这种虹桥!有沟通,才有了解;有了了解,才能同心协力办大事!我说错了吗?”

银狐狸眨眨眼睛,只好称臣。

3. 草庐亭

岁月之风早已经把草庐吹得无影无踪。如今,只留下一个纪念亭。看见亭,人们自然而然地在自己的心里描绘着草庐原来的模样:平实、朴素、憨厚、沉静,还有一点冷清、寂寞和孤独。

“诸葛亮先生在这里住了十年啊!”小喜鹊说。

“十年不算长。”银狐狸说,“也许正是这默默的十年,诸葛亮才能有出息。”银狐狸讲。

“我不反对。”小喜鹊说,“这如同艺术家经常讲的,艺术要耐得住寂寞!”

4. 三顾堂

“这可是大名鼎鼎的地方!连三岁的小孩子都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小喜鹊咋咋呼呼地讲。

银狐狸瞥他一眼,问道:“你想过没有,这纪念堂是清朝康熙年间建设的?”

“康熙年间建设的又怎么样?”小喜鹊猜不透银狐狸的葫芦里卖什么药。

“康熙是满族,中原人认为他是野蛮人。可是,正是他把握了刘备的纳贤政策,并大刀阔斧地运用,重用各路人才,把华夏建成了最伟大的帝国。”银狐狸侃侃而谈。

“哈哈!好一个发散思维!”小喜鹊有点挖苦地说,“老兄,你联想得太多了!……不过,也有一点道理。当今世界,谁尊重人才,重用人才,谁就会强大,没错!”

5. 武侯祠

“啊呀呀!这建筑可是老古董呀!远在唐朝就有啊!”小喜鹊有点大惊小怪。

“是啊,从唐朝起,就把诸葛亮当成佛供起来啦。”银狐狸说。

“可是,可是……”小喜鹊“可是”了半天,吞吞吐吐,没有讲出想讲的话。

“可是什么?大胆说出来。没有人打你的屁股!”银狐狸讲。

“可是,可是,”小喜鹊思索半天才说,“从历史经验上分析,人一旦被捧为神,就有点哪个了。”

“就哪个了?”银狐狸追问。

小喜鹊哈哈一笑,说:“嘿嘿,你懂的!”

6. 六角井

小喜鹊和银狐狸站在六角井边上,向井里张望。只见井水清澈,还有一串串气泡从井底溢出,好似一串串珍珠……

“这是唯一的原装的历史文物!这么多年,井为什么不枯?”小喜鹊问。

“你能想象出诸葛亮在井边提水的情景吗?”银狐狸来个反问。

“这有何难!难的是,从这井里提出点哲理。”小喜鹊卖乖。

“瞧瞧,又犯了老毛病!世界上哪里来的那么多哲理!让你的哲理见鬼去吧!……我倒要告诉你,世界上的道理都非常简单的!井在洼地,四周群山苍翠,古树成林,涵养着水分,几千年没有人破坏,这井能枯吗?”

7. 抱膝亭

银狐狸装模作样地坐在抱膝亭石头前,摆出一个抱膝的夸张姿势,问小喜鹊:

“我像不像当年的诸葛亮?”

小喜鹊非常严肃认真地回答:“太像了!简直是当年诸葛亮在世,如果,你没有尖尖的嘴巴和长长的狐狸尾巴!”

8. 躬耕田

银狐狸说:“根据《三国志》的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这里就是诸葛亮先生面对黄土背朝天的地方。”

“我听说,他种的是大头菜。如今是襄阳地方的特产。”小喜鹊说。

“我也听说了。我正在考虑,在这里开一家特色商店,专卖大头菜。”银狐狸嬉皮笑脸地说。

“广告词想好了吗?”小喜鹊也在开玩笑。

“现成的。诸葛大头菜!靓!”

“你这是亵渎英才!”

“没有那么严重!”银狐狸拍拍小喜鹊的脑袋说,“你不懂现代商业,此乃‘名人效应’!另外,不是有人早就讲了嘛,只要能挣钱,什么都是可以卖的!”

[信息来源:中国寓言网    作者:吴广孝]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1日

吴广孝专栏


暂无留言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