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刻舟求剑》与《乘凉》说我国古代寓言

《刻舟求剑》与《乘凉》两则寓言故事,分别出自于《吕氏春秋·察今》和《太平御览·人事部》,原文很短,摘录如下:

《刻舟求剑》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乘凉》原文: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荫。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寓言《刻舟求剑》大家很熟悉,《乘凉》比较陌生点,两则寓言的主人公都是一样的大傻蛋,意指不论客观条件怎么变化,依旧用老办法处理新问题,楚人刻的糊涂,郑人昼夜不明。读古代寓言故事,有趣有益。

我国古代寓言故事丰富多彩,这些来自民间,植根于生活的花朵,蕴含着独特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生活再富裕,也需要带刺的花朵。读一读还是有必要的,如《狐假虎威》《叶公好龙》《郑人置履》等等,历久弥新。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家、法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是一部产生于战国晚期的理论著作,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 全统一。但是其中有些文章精炼短小,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太平御览》为宋代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也是官方编纂出版的图书。该书始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十月。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

《太平御览》是中国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北宋四大部书之一。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代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该书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每天看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皇帝们并不是整天在后宫厮混的哦,也是有喜欢学习、总结和提高的人儿。

这儿说明一下,《吕氏春秋》和《太平御览》并不是寓言故事集,是百科全书式的包罗万象。皇帝整天看寓言故事,怎么得了。但寓言故事在古代文艺作品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如先秦诸子著作中,除《老子》、《论语》之外,无一不运用寓言。据不完全统计,《庄子》寓言有180多篇,《韩非子》寓言有320余篇,《列子》寓言近百篇,《吕氏春秋》寓言280余篇,《战国策》寓言50多篇,加上《晏子春秋》《孟子》《墨子》《管子》《苟子》《尹文子》《慎子》等著作中的寓言,总数在千篇以上。

中国、希腊和印度是世界文坛公认的寓言三大发祥地。如我国古代哲学寓言故事初具雏形是在3000多年前,比古希腊伊索寓言要早500多年。纵观我国历代创作的寓言,浩瀚如海,璀璨夺目,我们不能不为其辉煌成就而感到自豪。我们应当从这宝贵的遗产中获得精神上的力量,不读不看,真的有点对不住自己。(文/蔡驷 )

[信息来源:百家号    作者:蔡驷读历史]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0日

暂无留言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