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荣《浅谈寓言的作用》

寓言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有着顽强不屈的生命力,至今仍然不可动摇地占据着一些报纸与杂志的版面,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情趣与智慧的启迪,真可谓是功不可没!

说到国外寓言,最具广泛影响力的莫过于《伊索寓言》了,它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一大读本,有着经久不衰的潜蕴特质。此外,如拉丹封寓言、莱辛寓言、洛克雷夫寓言也无不闪射着哲理的光芒,让人觉得咀之有味而不甘舍弃。由此可见,人们对寓言的钟爱是显而易见不言而喻的。至于谈及中国的寓言,更是如数家珍,像《坐井观天》、《南辕北辙》、《滥竽充数》、《画蛇添足》、《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等的这些耳熟能详的脍炙人口的哲理故事几乎都融入了每个人的血脉,一直根深蒂固地盘踞在我们的头脑,萦绕于怀挥之不去!

简洁叙述的故事、矛盾冲突的设置及渗透哲理的指向是寓言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优势与特有性能。这一历史悠久的文学载体之所以还能被时人所乐于接受欣于传播,且津津乐道地加以推崇,究其原因就在于它有着不可小觑的功能或作用,能促发人的健康而又快速成长!

在古代,它的劝谕或讽谏功能总是被特别强调,如《竭泽而渔》之类的寓言故事,就曾为施政者的决策提供过智力支撑。

此外,愚以为不少寓言故事还可以为普通人的生活带来多元情趣。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人们在读某些寓言故事时,或喜或悲的情绪油然滋长易于流露,感悟或启迪也随之而来,这大多源于这些寓言故事的潜质或性能总是与人们的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些寓言故事同时还可以为青少年的成长施加积极影响,理由是它们几乎都属于追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产物,能涤滤思想之污秽,匡正人之心路。

任何文学体裁的作品都是靠阅读才能产生价值或作用,寓言也不例外。不过,阅读寓言比阅读其他的文学体裁作品更具实惠。虽然不同寓言的价值或作用是有大有小的,但无论阅读哪一则都能使人从中获益——从大处而论,寓言可济民生立邦交;而从小处而言,也能医治个体的心灵创伤!

如果我们再深入研究的话,料想寓言必然还有更多的功能或作用。不过,笔者在这里只是对上述提出的三大观点进行一番梳理与阐释罢了。希望带给读者的是一览无遗的分享与意有所指的呈现。

一、为施政者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古代寓言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有着劝谕或讽谏的意向功能,给一些施政者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撑,或曰为有效服务。

韩非在《难言》篇道及愚者之难说,君子之难言。提到了孟尝君要离齐入秦,上千门客都拦他不住,而苏秦以“土偶与桃梗”的寓言使他打消了念头;孟尝君的父亲靖郭君要在封地薛邑筑城,门客谏而不听,并下令不许为谏者通报,而齐客却以"海大鱼"的故事说服了他。邹忌自编故事讽齐王纳谏,江一以"狐假虎威"对楚宣王问,苏代以"鹬蚌相持"止赵惠王伐燕,《战国策》里的季梁以"南辕北辙"(《魏策》)劝止魏王伐赵,陈轸以"画蛇添足"(《齐策》)劝止昭阳攻齐等等,都足以说明寓言具有免于触犯骄君权贵而又达到劝谏目的的妙用。

不少寓言之所以能为古代施政者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撑而流传于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隐喻性质劝谏功效,能使人产生触类旁通的联想,又具备着不得罪于人的智慧!

二、为普通人的生活带来多元情趣

追根溯源,不少寓言故事能为普通人的生活带来多元情趣,这与写作者的主旨定位有关。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抑或阐述自己的见解,编创寓言者往往会在哲理故事中融入了自己的情绪或情感。由此可见,寓言不是生硬冷僻的“怪物”,而是富有温度的东西。

既然寓言是情感的产物,那么注定它带给读者视觉冲击的同时,无疑会有是非的判别、爱憎的立场。读者会随着寓言里头包孕着的喜怒哀乐而同调共鸣,却不是此消彼长。

读《惊弓之鸟》,我们会为更羸精准判断的眼光而喝彩;读《纪昌学射》,我们会为纪昌苦练基本功的毅力所折服;读《愚公移山》,我们会为愚公执着不屈的意念而感动;读《杞人忧天》,我们会为杞人的无端悲观而觉得可笑;读《揠苗助长》,我们会为那位农夫欠缺的智商而觉得可悲;读《郑人买履》,我们会为郑人不知机变的刻板迂腐而觉得可怜……不一而足的情感流露全然源于寓言本身具有盎然丰沛的趣味。

这盎然丰沛的情趣韵味使得读者明目澄心,灵动慧生,从前人的教训或借鉴中获益,进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质量。不再有无知浅薄的妄念,不再有盲目浮夸的躁动,不再有不切实际的行举,而且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与妙不可言!

作为生活的调剂品,从浅层次上分析,寓言带来的只是情感的涟漪。其实不然,寓言中的辨证原理促发着人们的心智能更好地更快地发展与成熟,因而为生命历程中的一些避凶趋吉的判别决定提供着快捷通道!

三、为青少年的成长施加积极影响

与成年人相比较,大多青少年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更需要汲取寓言的养料补给,否则就会留下发育不良的遗憾。究其原因,寓言的最大功能就在于它可以使人的思想变得深刻,使人的头脑变得睿智。

人们常说的“醍醐灌顶”、“拨开云雾见青天”、“茅舍顿开”之类的成语,似乎是为读寓言之后的反馈而特意设置或配备的一样。印证这一观点的,显然不是什么难事。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寓言,我们就会明白“祸兮福所依”的道理;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我们就会懂得什么叫做“得不偿失”、“互不拆台”……

的确,不少寓言都会使人的头脑变得愈发清醒,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到热爱真善美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远离假丑恶,为自己的成长作出相应的调试,不陷入情感的泥淖。

成长需要智慧导航,而智慧则是启蒙之源头、哲理之摇篮。几乎所有的寓言都潜藏着启蒙与哲理的融合元素,所以青少年多读寓言势必会使眼界得以开阔、思维得以发散、灵魂得以拔节,涤污去垢,净化心泉,像树木一样参天而长。

我们常会在一些寓言里读到禅师对弟子讲述带有比喻性质的故事,抑或智者对求助人的训示开导,抑或双方为争输赢而找评判说理等等的典型案例,无不折射出启蒙与哲理的光芒。

而启蒙与哲理的光芒犹如一盏指路明灯,能为困惑者破除智障,使之勇敢前行。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所在特质所系。

寓言阅读,对青少年的成长而言,好处或裨益显然是不少的。除了可作生活调味品,使人富有情趣外,它至少还有两方面的功能。

首先,在于它能益智广识。寓言这一文学体裁大多以思辨凝练见长。而思与辨的有机结合,能给人们解决问题带来便利,不仅有思想上的深刻邈远,而且有行动上的机敏果敢。

其次,在于它的明理锤志。寓言在写法上最为讲究的是哲理的渗透。个体的阅读自然会被潜移默化,内化成优良的传统道德观念,懂得“有所为”,亦“有所畏”!

综上所述,寓言是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大众服务的,因而有别于其他专属少儿文学体裁的明显特征,所以我们不能将之归类于儿童读物。寓言的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因而注定这一文学体裁是绵延不绝的,且永远不会消失!

陈福荣,1966年出生。高级教师,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2002年获浙江省第十五届“春蚕奖”;2014年被寓言文学研究会授予“贡献奖”,同年获温州市第八届新闻奖教金奖;连续五届被永嘉县人民政府授予文学艺术奖;2018年获第七届全国优秀童谣三等奖。

现已出版文集《路灯与太阳》《被蜜蜂追赶的小熊》等10部,其中的《稻草的对话》获第五届金骆驼奖;《一块小石子》《花树眼中的园丁鸟》《狮王的生日》入选2014年国家教育部推荐书目;主编的寓言绘本《小兔采蘑菇》与《嘲笑蜗牛的母鸡》入选2016年国家教育部推荐书目。

寓言、格言、童谣、诗歌、读书征文等多次获奖,不少作品被选入权威版本。

[信息来源:中国寓言网    作者:陈福荣]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3日

暂无留言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