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发稼:儿童文学大家,弃官从文的崇明人

樊发稼老爷子垂垂老矣。当我来到方庄,中国社科院的宿舍楼,来到樊先生家里,看到开门的樊先生那戴着长长的绒帽、微伛偻的背与笑脸上密密冒出的白胡须时,一种先生老矣的感觉油然而生。

樊先生的黄金年华都是在儿童文学的耕耘中度过的,他的生活应了他的名字:发稼,培植新禾,催发小苗成长。在他的书房中间位置,悬挂着冰心先生手写的“ 《小苗》好园丁”的小匾牌,在这小匾的下方,写着“樊发稼”三字名字,那是北京日报社1996年12月颁发给樊先生的,用以表彰樊先生对报纸副刊《小苗》的栽培之功。其实,这也是樊先生从事儿童文学事业的写照。

樊先生一生无视名利,乐在儿童文学这块田地里耕耘,栽培新苗。在他人生中,他本可以有更显赫的地位与事业成就。当年,樊先生是从上海外国语学院毕业出来的,俄语一流,樊先生可以成为外交官,为国家利益而折冲樽俎曾是他与文学同样重要的理想,但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俄语翻译人才大量剩余,也影响了樊先生的职业选择。大学毕业后,樊先生被分配进中央某国家机关,二十多年间一直从事与文学不搭界的工作。直到1980年夏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向全社会招贤,他被文学研究所录用,才实现他的文学梦,正式从事自己喜爱的文学事业,那年,他四十三岁,若继续在国家机关工作,前途锦绣,但他毅然选择了文学。

樊先生是一个在儿童文学领域成就全面的大家,他写儿歌、儿童诗、寓言、童话、童话诗、儿童小说、儿童文学评论,同时又是儿童文学界的“最佳主持人”!作为儿童文学家,他写了大量的作品,出版了一本又一本儿童文学的书:《伐夏爷爷的故事》《花花旅行记》《布谷鸟》《腊梅花》《小娃娃的歌》《花儿的诗》《大树和蘑菇》《蒲公英》《儿童文学的春天》等等。

在樊先生出版的著作中,也有我为他出版的一本书:《我喜欢翠绿的颜色》,樊先生自选散文集,由天津新蕾出版社出版,这是樊先生出版的不多的儿童文学以外的作品集之一,据我所知,樊先生散文除了我所出版的那本外,还有散文集《故乡的芦苇》与《童年回声》,前者是江苏少儿出版社出的,后者是散文随笔合集,由诗人徐鲁所在的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版。

樊先生的文学成就誉满天下。其所著评论集《儿童文学的春天》获全国首届儿童文学理论评奖优秀专著奖;幼儿诗集《小娃娃的歌》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1980—1985)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儿童诗集《春雨的悄悄话》获中国新时期优秀少儿文艺读物奖;《樊发稼作品选》获第五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将军和跳蚤》获第二届金骆驼奖;1993年,樊先生还获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

樊先生见到我们去,对我们说,“大家都说我是上海人,其实我应该算是江苏人。”樊先生出生在崇明,在建国前属于江苏,跟南通靠得很近,崇明话与启海方言还有张家港方言,都属于吴语系中的“沙地”话,在母语文化血缘中,跟江苏更亲近,因此,见到我们有种见到家乡来人的开心。

樊先生来过南通多次,我请他来南通作讲座,参加“童声里的中国”有关活动,樊先生也是我们举办的全国性儿童诗歌、儿歌、新童谣等征文活动的多届评委。作为评委,樊先生是权威的,他是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图书奖评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委会副主任,宋庆龄儿童文学奖评委会主任,评的都是国家级大奖。

樊先生在儿童文学界以“童话诗人”“大好人”出名。老朋友、著名儿童诗人金波曾这样评价樊先生的生活常态:“他有一颗明敏易感的心。他的心灵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望着孩子们的世界,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事物,也常常能引发他的诗思。读发稼的幼儿诗,就好像在听诗人的低喃絮语……他不必借助于技巧,他只靠艺术的把握,他所把握的就是那个既属于孩子又属于自己的美丽的幻想世界。”

樊先生出席重大文学活动,西装领带,俨然有学者大家风度,但樊先生主持评奖,其实是很幽默有趣的。有人给樊先生作人物素描:“他笑的时候,露出两颗大门牙,很烂漫很无邪的样子。虽然已是年逾古稀的人了,但说话的语气里还带着明显的小孩子般的得意。这个一生致力于破解童心的人,身上有一种天然的童真。在儿童文学领域里,他有着‘儿童文学最佳主持人’的称号。只要有他在,周围的空气都是轻松的、愉悦的,哪怕是很严肃很正规的学术会议。”

樊先生这种招牌式的露出大门牙的笑,我看到了无数次,每当看到他的笑容,我心中也有一种要漾出笑的感觉,这真是一个能让人从心里感到喜欢的充满童心的儿童诗人,看着他的笑,我又觉得,他是永远不会老的,他就是一个天真的老儿童。

· 江海晚报专副刊2017-12-08

[信息来源:中国寓言网    作者:张锋]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6日

暂无留言
我要留言>>